这两年,城阳的发展之路走得有些吃力。
2022年,城阳GDP增速在青岛10个区市中排名最后一位,仅为1.1%。从2021年开始,连续两年垫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经济遭遇困难,财政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。2022年,城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0.3%,排在全市第七位。
城阳一头连着青岛核心的东岸城区,一头与即墨、胶州等工业重镇相接,在大青岛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。青岛要北进,实现全域发展,不可能绕过城阳。
今日局面之形成,有历史的原因,亦有现实的因素。尤其在经济承压时,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缺点会引发连锁反应。
虽然数据不理想,但城阳爬出低谷的努力,还是应该被看见的。比如,对招商引资史无前例的重视;对新兴产业不遗余力地培育。
这些正在发生的改变,重新建立起外界对城阳的信心,也让城阳看到了突围的希望。
1
城阳遭遇的困境,可以用“两个依赖,一个缺少”来形容。
第一个依赖是,工业过于依赖轨道交通产业。
从2012年开始,随着地铁、高铁等建设密集推进,城阳轨道交通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产业规模突破千亿。
但是,近两年因疫情等因素,经济承压,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放缓,动车、地铁等产品需求直线下降,直接拖累了城阳的工业产值。
第二个依赖是,第二产业中对房地产的倚重。
在2020年,巡视组曾点出城阳土地财政日益严重的问题。趁着2018年上合峰会的东风,直到2020年,城阳的房地产投资一直在高位运行,2021年才出现下滑——
2018年,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9.92亿元;
2019年,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2.91亿元;
2020年,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3.27亿元;
2021年,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7.37亿元;
大量房子建起来,可在“房住不炒”的总定位中,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,青岛楼市开始了调整之路,城阳也感受到了压力。
2020年,城阳另辟蹊径去库存。在全市率先推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,用房子吸引人才。
客观而言,这种模式的初衷和效果还是不错的。通过此举,2020年直接引才1.6万人,入选“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十大基层案例”。2021年,全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.9万人。城阳楼市的去化周期也大大缩短。
但是,随着时间推移,其弊端也不断暴露,那就是承担任务的区属城投平台资金越来越紧张。前段时间,有市民反映共有产权房不能按时交房,便是例子。
从好的方面讲,此举引入了人才,卖出房子拉动了经济增长。不好的方面则是,占用了城投平台过多资金,以致于在培育、引进新兴产业方面出现乏力。
而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后,新兴产业缺失,造成后劲不足。这就是前文提到的“一个缺少”。
城阳经历的坎坷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,突出的一点是,一个地方要保持长久稳定的发展态势,必须要有长远眼光,提早布局战略产业,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业态,不能掉入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。
和而泰东北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效果图
2
最近几年,青岛将先进制造业提至事关城市争先进位的高度。城阳,也重新考虑自身的前行路径。
种种迹象表明,补产业短板,发展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城阳最主要的努力方向。
在青岛公布的2022年4季度摘星夺旗考核中,城阳“总成绩”排名第七,但是项目签约落地排名第三。今年青岛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,城阳入围56个,排名全市第五。
由此可见城阳的补短板的力度。最近几天,城阳又有大动作。
2月20日,城阳区举行“2023年招商引资誓师大会暨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”仪式,21个项目集中签约,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,总投资达313亿元。
城阳提出,重点打造6条重点产业链,奋战五年,力争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、工业增加值上实现双翻番,工业增加值率从20%提升到30%,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再造一个新城阳。
本月中旬,城阳主政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紧紧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和8个专业园区,大力招引高技术、高投入、高附加值“三高”项目。
他还透露了几个重点产业链的推进进展——
像集成电路产业链,链主项目7个月试验线投用、研发大楼封顶、生产线开工,推进速度很快。
储能产业链即将引进全国排名前三的储能电池头部企业。
还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、精密仪器仪表和高分子这三条优势产业链,一年时间引进上下游项目25个,提升产值78亿元,平均增幅20%以上,有效对冲了轨交产业下滑影响。
城阳规划的重点产业,有些是具有一定基础,比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,围绕其进行“强链”“补链”相对会容易一些。
有些基础比较薄弱,比如集成电路。目前青岛基本形成以西海岸新区、崂山区、即墨区为核心的产业布局,城阳属于第二梯队,要“白手起家”形成产业链,是有一定难度的。
不管怎么说,城阳确定的突围之路还是很清晰的,效果也是肉眼可见。
3
在青岛的区市中,城阳拥有明显的自身优势。若能充分利用,应该能很快走出低谷。
首先,拥有承载产业的用地。全市共确定10大低效用地片区改造,城阳就占了3个,改造面积130.8平方公里,占全市56.9%。
去年和今年陆续开工的几个大项目,也足以显示城阳的土地富裕程度。比如,京东智能制造项目,整体占地164亩,规划总建设面积约20万平米。靠近核心城区,也只有城阳能提供这么大场地。
除此之外,流亭机场搬迁后,白沙河片区也有待开发。
其次,城阳人口结构合理。七普数据显示,城阳区人口增幅为50.52%,位列青岛第一。同时年轻人增幅居青岛第一,15-59岁人口占68.5%,为青岛最高。
也就是说,城阳有着相当丰富的人力资源。未来,这有可能会是城阳最大的竞争优势。
再一个,城阳的区位好。距离主城不远,又临近胶州、即墨,房价相对亲民。无论对产业布局,还是对年轻人,都有一定的吸引力。